丽江农村二次构造泵
新普机械制造厂
混凝土上料机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上料机的砂石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混凝土(砼,石矢)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置,再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是世界上使用量的人工土木建筑材料。
凝土的硬度高、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广泛使用于房屋、公路、军事工程、核能发电厂等构造物。但是在对于砂子投入分离时,可能会因为角度问题造成投入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上料机的砂石分离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上料机的砂石分离机构,包括分离机构、出砂机构,所述分离机构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出砂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垫板、固定扣、液压杆、活动架、固定架,所述垫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分离机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承载外筒、投入管、分离内筒、大带轮、皮带、小带轮、电机、底板,所述承载外筒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分离内筒,所述承载外筒的一侧焊接有所述投入管,所述分离内筒的一侧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所述大带轮,所述大带轮的下部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有所述小带轮,所述小带轮的一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底板。
优选的,所述投入管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柔性挡片。
优选的,所述出砂机构包括出砂盒、连通管、吸砂泵、连接软管、出砂管,所述出砂盒焊接在所述分离机构的下部,所述出砂盒的下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所述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上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所述吸砂泵,所述吸砂泵的一侧通过管箍连接有所述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所述出砂管。
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活动架与固定架的设置,使得机器工作时一端能够被稳定固定,另一端可在液压杆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调节角度,以此更加合适砂石的投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防止石头溅出,工作时,将砂石通入到分离内筒203中去,接着利用电机207与带轮的设置,使其输出动力至分离内筒203,砂子能够进入到承载外筒201中去,石头留在分离内筒201中,接着可通过液压杆103的伸缩进而调节承载外筒201的角度,使其更加适合投入,同时在吸砂泵303的作用下能够将砂子抽出,并且由于柔性挡片209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工作时石头蹦出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建筑施工作业时戴帽,流汗总比流血好。宁为操心,不让亲人伤心。帽是宝,上班之前要戴好。心中记,为已为家为亲人。爱家就是爱生命,重情更应重。生产牢牢记,生命不能当儿戏。建筑施工为先,漫长人生平安是福。处处注意,岁岁全家团圆。千金难买,命运自己主宰。大型二次结构柱浇注泵的功能:随着建筑业技术的进步,施工机械作业在工程建设构成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资金占有率,已成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次结构浇筑机商品房浇筑二次结构输送泵二次结构输送泵价格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机,尤其涉及一种机片壳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组装设备是用于将多种构件组装成成品或半成品的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组装场合当中。
3.其中,对于将机片壳上料到组装设备中而由组装设备将该机片壳与其它构件组装所要的产品来说,机片壳的上料离不开上料机的使用。
4.目前,现有的上料机是将操作人员手工摆放到上料位置的料盘中的机片壳抓走再放置于组装设备中,当料盘上的机片壳被取完后,此时操作人员再将空的料盘取下再放上装满机片壳的料盘,这样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并影响到机片壳上料的速度;同时,由于上料机直接将料盘中的机片壳往组装设备处转送,故使得组装设备处的机片壳存在摆放不准确的缺陷。
5.因此,急需要一种存物多、节省人工和确保上料准确性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物多、节省人工和确保上料准确性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适用对机片壳定位和上料,包括框架、取放机械手、定位模座、直线移载装置及用于承载批量料盘的料盘上料装置。所述料盘上料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并使批量料盘沿所述框架的z轴方向向上上料,所述取放机械手安装于所述框架并位于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的对应上方;所述直线移载装置沿所述框架的x轴方向位于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的旁边并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定位模座安装于所述直线移载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定位模座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收容并定位所述机片壳的收容定位腔,所述直线移载装置驱使所述定位模座沿所述框架的x轴方向于一接料位置与一上料拉置之间滑移切换;所述定位模座在切换至所述接料位置时靠近所述料盘上料装置,所述定位模座在切换至所述上料位置时远离所述料盘上料装置,所述取放机械手将所述料盘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料盘中的机片壳转移至处于所述接料位置的定位模座的收容定位腔中。
8.较佳地,所述框架为方形框架并从四周包围所述取放机械手、料盘上料装置和直线移载装置,所述框架的侧壁开设有侧向开口,所述直线移载装置还沿远离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的方向伸出所述侧向开口,所述定位模座在切换至所述接料位置时从所述侧向开口滑入所述框架,所述定位模座在切换至所述上料位置时从所述侧向开口滑出所述框架。
9.较佳地,所述框架相对的第二侧壁开设有供所述取放机械手将空的料盘掉出所述框架的第二侧向开口。
10.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安装于所述直线移载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上布置,所述定位模座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
11.较佳地,所述收容定位腔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多个收容定位腔在所述定位模座上呈对称布置。
12.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伸缩驱动器,所述伸缩驱动器安装于所述直线移载装置的输出端并位于所述旋转驱转器的旁边,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朝上布置,所述定位模座开设有匹配所述伸缩驱动器之伸缩端的槽孔结构,所述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定位模座旋转而使所述槽孔结构选择性地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相对齐。
13.较佳地,所述槽孔结构为两个且沿所述定位模座的旋转方向相隔开,每个所述槽孔结构对应有一个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所述槽孔结构在所述旋转驱动器驱使所述定位模座旋转至与所述直线移载装置相平行时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对齐。
14.较佳地,所述料盘上料装置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框架的x轴方向排列。
15.较佳地,所述料盘上料装置包含料盘托架、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及升降丝母,所述料盘托架沿所述框架的z轴方向滑设于所述框架,所述升降丝杆沿所述框架的z轴方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框架,所述升降丝母可沿所述框架的z轴方向滑移地套装于所述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母还与所述料盘托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位于所述料盘托架的下方,所述升降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并驱使所述升降丝杆旋转。
16.较佳地,所述取放机械手包含xy轴移载模组、料盘取放装置及机片壳取放装置,所述xy轴移载模组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料盘取放装置和机片壳取放装置同时安装于所述xy轴移载模组的输出端,由所述xy轴移载模组驱使所述料盘取放装置和机片壳取放装置一起沿所述框架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移。
17.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料盘上料装置,实现料盘批量上料以达到机片壳存量多的目的;借助取放机械手,用于将料盘上料装置所输送来的料盘中的机片壳转移至处于接料位置的定位模座的定位收容腔中,使得机片壳于定位模座上进行二次定位,再由直线移载装置驱使定位模座切换至上料位置,便于外界机械手将二次定位后的机片壳准确地转送至后续的组装设备处;当上方的一个料盘中的机片壳被全部取出后,由取放机械手将空的料盘转送,以确保机片壳继续上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具有存物多、节省人工和确保上料准确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在定位模座切换至接料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在定位模座切换至上料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中的取放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中的料盘上料装置安装于部分框架并显示出料盘和机片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中的定位模座、旋转驱动器、直线移载装置及伸缩驱动器装配在一起且在定位模座旋转至与直线移载装置相垂直和显示出机片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所示在定位模座旋转至与直线移载装置相平行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7所示在定位模座切换至上料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2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100适用对机片壳210定位和上料,包括框架10、取放机械手20、定位模座30、直线移载装置40及用于承载批量料盘220的料盘上料装置50。料盘上料装置50安装于框架10并使批量料盘220沿框架10的z轴方向向上上料,以便于操作人员将批量料盘220从框架10的较低位置放入料盘上料装置50处。取放机械手20安装于框架10,由框架10对取放机械手20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所;取放机械手20位于料盘上料装置50的对应上方,以便于取放机械手20从上方取走料盘上料装置50所输送来的料盘220中的机片壳210。直线移载装置40沿框架10的x轴方向位于料盘上料装置50的旁边,使得直线移载装置40与料盘上料装置50之间更紧凑;直线移载装置40安装于框架10,由框架10对直线移载装置40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所。定位模座30安装于直线移载装置40的输出端41,定位模座3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收容并定位机片壳210的收容定位腔31,直线移载装置40驱使定位模座30沿框架10的x轴方向于一接料位置(见图1)与一上料拉置(见图2)之间滑移切换;定位模座30在切换至接料位置时靠近料盘上料装置50,定位模座30在切换至上料位置时远离料盘上料装置50。取放机械手20将料盘上料装置50所输送来的料盘220中的机片壳210转移至处于接料位置的定位模座30的收容定位腔31中,以实现对机片壳210的二次定位的目的。具体地,在图1和图2中,框架10为方形框架并从四周包围取放机械手20、料盘上料装置50和直线移载装置40,以防止外界对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100的干扰;框架10的侧壁开设有侧向开口11,直线移载装置40还沿远离料盘上料装置50的方向伸出侧向开口11,定位模座30在切换至接料位置时从侧向开口11滑入框架10,定位模座30在切换至上料位置时从侧向开口11滑出框架10,这样设计使得定位模座30更好地匹配取放机械手20和外界机械手,使得取放机械手20可靠地将机片壳210移转至处于接料位置时的定位模座30,以及使得外界机械手可靠地将处于上料位置时的定位模座30上的机片壳210取走,避免框架10对外界机械手的造成障碍;另,框架10相对的第二侧壁开设有供取放机械手20将空的料盘220掉出框架10的第二侧向开口12,这样设计使得空的料盘220下料方向和机片壳210的上料方向相反且互不干扰。更具体地,如下:
28.如图1和图2,以及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100还包括旋转驱动器60,旋转驱动器60安装于直线移载装置40的输出端41,旋转驱动器60的输出端朝上布置,定位模座30安装于旋转驱动器60的输出端,以使得定位模座30通过旋转驱动器60而间接地安装于直线移载装置40的输出端41,还借助旋转驱动器60而使得定位模座30能相对直线移载装置40进行角度调整,以更好地接料和上料的目的。具体地,在图6至图8中,收容定位腔31为两个,两个收容定位腔31在定位模座30上呈对称布置,以使得定位模座30能收容并定位两个机片壳210,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收容定位腔3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三个
不等,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6至图8中,旋转驱动器60为旋转气缸或旋转油缸,以快速地使定位模座30于两极限位置之间旋转切换,例如与直线移载装置40相平行的极限位置和与直线移载装置40相垂直的极限位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旋转驱动器60还可以为旋转电机,故不以上述说明为限。需要说明的是,直线移载装置40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所熟知的,例如采用电机、丝杆、丝母及用于形成输出端41的移载座的组成,或者采用电机、主带轮、从带轮、皮带及用于形成输出端41的移载座的组成,它们的关系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详细。另,当将旋转驱动器60删除时,此时的定位模座30直接地安装于直线移载装置40的输出端41。
29.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100还包括伸缩驱动器70,伸缩驱动器70安装于直线移载装置40的输出端41并位于旋转驱转器60的旁边,伸缩驱动器70的伸缩端71朝上布置,定位模座30开设有匹配伸缩驱动器70之伸缩端71的槽孔结构32,旋转驱动器60驱使定位模座30旋转而使槽孔结构32选择性地与伸缩驱动器70的伸缩端71相对齐,由伸缩驱动器70可锁定此状态的定位模座30,从而确保定位模座30位置的可靠性。具体地,在图6至图8中,槽孔结构32为两个且沿定位模座30的旋转方向相隔开,每个槽孔结构32对应有一个伸缩驱动器70的伸缩端71,槽孔结构32在旋转驱动器60驱使定位模座30旋转至与直线移载装置40相平行时与伸缩驱动器70的伸缩端71对齐,从而使得伸缩驱动器70可将与直线移载装置40平行状态的定位模座30进行锁定。举例而言,伸缩驱动器70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但不以此为限。
30.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料盘上料装置50为两个且沿框架10的x轴方向排列,以增加机片壳210的存储量,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料盘上料装置50的数量还可为一个或三个不等。具体地,在图4和图5中,料盘上料装置50包含料盘托架51、升降电机52、升降丝杆53及升降丝母54;料盘托架51沿框架10的z轴方向滑设于框架10,由框架10为料盘托架51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所;升降丝杆53沿框架10的z轴方向布置并可转动地装配于框架10,由框架10为升降丝杆53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合,还允许升降丝杆53相对框架10旋转;升降丝母54可沿框架10的z轴方向滑移地套装于升降丝杆53,升降丝母54还与料盘托架51固定连接,使得料盘托架51与升降丝母54固成一体而一起升降;升降电机52位于料盘托架51的下方,升降电机52安装于框架10,由框架10为升降电机52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所,升降电机52驱使升降丝杆53旋转,故在升降丝杆53的旋转过程中,带动升降丝母54和料盘托架51一起沿升降丝杆53做升降滑移,以满足将料盘220向上上料的目的。举例而言,在图4和图5中,升降电机52是间接地驱使升降丝杆53旋转,例如升降电机52采用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去驱使升降丝杆53旋转,当然也可以直接驱使升降丝杆53旋转,故不以此为限。
31.如图3所示,取放机械手20包含xy轴移载模组21、料盘取放装置22及机片壳取放装置23。xy轴移载模组21安装于框架10,由框架10为xy轴移载模组21提供支撑和固定安装的场所;料盘取放装置22和机片壳取放装置23同时安装于xy轴移载模组21的输出端,由xy轴移载模组21驱使料盘取放装置22和机片壳取放装置23一起沿框架10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移;以满足机片壳取放装置23取放机片壳210及料盘取放装置22取放空的料盘220运动要求。具体地,xy轴移载模组21是包含彼此组装在一起的x轴移载模组21a和y轴移载模组21b,x轴移载模组21a和y轴移载模组21b中的一者安装于框架10,而料盘取放装置22和机片壳取放装置23同时安装于x轴移载模组21a和y轴移载模组21b中的另一者。举例而言,x轴移载模
组21a和y轴移载模组21b各可由电机、丝杆、丝母和平移座构成,或者,可由电机、主带轮、从带轮、套设于主带轮和从带轮的皮带及平移座构成,但它们关系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另,料盘取放装置22及机片壳取放装置23采用真空吸附方式进行取放作动。
32.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料盘上料装置50,实现料盘220批量上料以达到机片壳210存量多的目的;借助取放机械手20,用于将料盘上料装置50所输送来的料盘220中的机片壳210转移至处于接料位置的定位模座30的定位收容腔31中,使得机片壳210于定位模座30上进行二次定位,再由直线移载装置40驱使定位模座30切换至上料位置,便于外界机械手将二次定位后的机片壳210准确地转送至后续的组装设备处;当上方的一个料盘220中的机片壳210被全部取出后,由取放机械手20将空的料盘220转送,以确保机片壳210继续上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片壳自动上料机100具有存物多、节省人工和确保上料准确性的优点。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丽江农村二次构造泵
新普机械制造厂weiab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