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长沙22岁女大学生小彤在玩剧本杀的时候,被吓得全身无力,头晕气促,四肢麻木,感觉减退,休息后还是如此。经医生诊断,小彤右侧额顶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小彤正在进一步治疗中。近两年,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已成为国内年轻人“潮”的娱乐项目之一。据了解,剧本杀是一种社交推理桌面游戏,源于英国的真人扮演游戏“谋杀之谜”,用剧本虚拟扣人心弦的故事,玩家根据剧情担任不同的角色,剧本杀复盘解析通过所有人一起努力,演绎并推理出整个剧情的案件过程,找出幕后黑手等。其烧脑的推理和悬疑的剧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商家逐渐“跑偏”。比如,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血腥暴力、恐怖元素等,以此为噱头吸引年轻人,引起广泛争议。此前有媒体报道,21岁男生沉迷剧本杀后,游戏成瘾,情绪焦虑,分不清幻想与现实;有刚参加工作的女子,因为玩了太吓人的恐怖本,连续失眠,精神萎靡,影响工作和生活……越是人气高,越不能忽略其乱象。就在6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重点要求经营者明确经营范围,严格内容管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强化生产主体责任。如此一来,作为剧本杀、密室逃脱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就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剧本的内容到游戏的情节设计等更应该严格把关,加强审核管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和检查力度,督促经营主体“苦练内功”。商家唯有致力于丰富文化内涵,多创作、使用内容、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注重消费者的和愉悦体验,剧本杀才能赢得市场。
“说实话,我自己还是挺不愿意遇到学生玩家的。”兼职做DM的“95后”剧本杀爱好者雪梨(化名)表示,尤其是初中及以下的未成年玩家,思维与逻辑还未成熟,游戏体验其实并不好。雪梨提到,自己碰到过玩到一半学生的家长过来把孩子带走了,这样按照规定要赔偿,但学生掏不出那么多钱,家长也不愿给。
还有学生全程有妈妈陪同,妈妈不算人数,孩子全程在问妈妈该怎么玩,甚至不知道他看懂了没有。“大家都是从学生过来的,都知道学生在非节假日的周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时间玩本,我们也非常支持直接禁止。”
但雪梨同时提到,有一部分人群或许就此被划入了“灰色地带”,即16-18岁左右,但没有读高中或者大学的未成年人:“他们其实已经步入社会经济独立了,我们店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客人,会在下班后来玩本,新规对他们影响比较大。
”至于“未成年模式”会对店家的收入带来多大影响,雷森对中新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我在上海的店为例,无疫情影响下单店年流水大概是50.7万元,年总成本大约在29万-30万元左右。新规下来,主要损失8个月周末的未成年人营收,学生大约占周末顾客的一两成,周末占全月营收的3/4,对我们单店的年损失大约在2万元左右,影响基本小于10%。剧本杀复盘答案
”“相比于对时间的限制,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对剧本内容进行管控。”恰如雷森所言,本次《通知》也提到,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报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
雷森表示,“目前小说等文学作品,可能需要经过出版社等层层审核。但剧本杀作者不需要任何资质,故事的世界观设定、情节、人物等都由个人把握,甚至有些黄暴内容,因为它的敏感性反而还更受欢迎。”“侵权和盗版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抄袭问题。”雷森说,比如看到某个剧本有一个很好的桥段或机制,作者可以把别人的创意直接拿过来,或者仅仅是“换一个皮”,写在自己的剧本里也可以去赚钱。
业余兼职剧本杀剧本写作的伯克(化名)对记者介绍了剧本杀的创作流程:首先是作者创作出剧本,然后联系发行,发行带着剧本通过展会等方式与店家沟通,店家进行剧本的选择与购买。“店家可能平均每个月要上十几、二十个新本,自审或者备案确实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与风险。但我认为对我们作者来说却是好事,一批暴力恐怖色情本会被淘汰,让出的市场空间对我们是新机遇。”
伯克提到,自己也已着手构思一些教培、文化、历史等立意较高的剧本。“上海去年已经开始报备了,目前尺度还是可以接受的,基本派一名员工去做备案即可,还没对内容进行审核,所以整个合规成本还是控制在很合理的范围内。”雷森提到。
思考——剧本杀进入监管时代 从业者该何去何从缺乏监管是导致行业无序发展的一大诱因。好在今年6月末,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内容、未成年人保护、生产等多个层面,首次将剧本杀等发展快速的新业态纳入管理。《通知》明确了剧本杀经的营业范畴为“剧本娱乐活动”,并且不得开设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等地;同时严格规定了剧本内容和表演、道具服饰等必须合法合规,剔除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元素,并且需要对剧本脚本做适龄提示等。剧本杀复盘解析剧本杀行业正式进入监管时代、告别野蛮生长,从业者又该何去何从呢?“针对剧本杀市场不断扩大、鱼龙混杂的现实,《通知》更多的是一种保护。”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协会文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云耀认为,从业者应该主动把握机遇,为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空间。强化内容创作,只有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出,才能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加强行业自律,市文旅协会、市娱乐协会、市旅游商会等行业协会都已经出现了和剧本杀相关的行业组织,通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此外,还要服从行业监管,只有形成监管合力,才能保障行业的发展。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剧本杀这一新兴消费业态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使用化名)
七一工作室便是提出“电影院线模式”概念的工作室,之所以叫做电影院线模式,王子瑄是想降低大众的理解成本,“与电影院线一样,我们在技术上研发了一套底层系统,将我们自己的剧本、合作门店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剧本销售都是官方合作渠道,是可控的,不给盗版小店可乘之机。”
今年来,七一工作室也是开始应用“分账+限定”模式的平台。分账,即通过销售量进行分账收益,让上游内容制作工作室的利益分成与下游门店销售额直接挂钩,限定,则是规定剧本销售数量,缩小保护范围,如此可保证内容制作方的收益。
双向选择相互信任的逻辑跑通以后,也能打破以往“门店收益100元,落到内容制作方只有2元”的困境。与此同时,七一工作室投入几十万的成本用来建设电影院线小程序、剧本小程序,此举也是行业首创,王子瑄解释,并不是将剧本内容简单复制到线上,而是从内容设计、技术手段等方面以小程序形式呈现,这样一来,既能带给玩家差异化的惊喜体验,也能降低被盗版的可能性。
具体来看,其创新体现在两点,首先是内容上,工作室会将剧本内容的某些关键环节放在小程序上,线上内容可以随时变化,相比传统的纸质道具更加灵活多元,增加游玩的惊喜感。再或者,玩家玩到某个互动环节时,必须要打开官方小程序才能解锁下一步,如果是盗版门店,就会缺少这一部分,大大降低可玩性。
其次是流程创新,比如七一工作室今年的新本《星空美术馆》,开发出的小程序就是一张门票系统,相当于玩家在世界的载体,且每一个本都会做类似的创作,有的本在开玩之前,会专门设置针对玩家的心理测试小程序,看他适合什么角色从而更好辅助玩家投入推理。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院线模式、小程序等创新,关键是对线下体验的补充和提高,所有创新的基础是保留完整的线下体验。毕竟剧本杀的灵魂在于线下社交,一旦脱离线下,剧本杀就失去了一大半的游玩乐趣,这也是过去几年不少纯线上剧本杀机构黯然出局的原因。
剧本杀作为一个由创作者-发行商-平台/实体店-消费者组成的新兴产业,上下游的利益分配、技术手段、底层系统还处在初级阶段,以上则是七一工作室所做的创新探索,“相信这种模式以后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瞄准细分无人区领域,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毕竟越难走的路,人越少。
同样,在做精品这条路上,竞争并不算激烈。曾经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剧本变成批量制造,据虎嗅报道,某些剧本杀工作室会在网上先找一个经典的故事大纲,再分给数位兼职写手疯狂输出,根据剧本分发平台“黑探有品”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剧本创作者为4000-5000人,主要由玩家进阶、网文转行、影视编剧等组成,而大多数作者以兼职为主。剧本杀复盘答案
剧本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衡量一个剧本杀是否好玩,50%靠本子质量,50%靠队友。一个好的剧本杀不仅要保证故事完整性,还要想办法设置互动环节,创造沉浸感,剧情推动每一个参与者玩下去。因此相比狼人杀,剧本杀独特之处在于社交属性,这也是线上无法做到的。不少剧本杀资深爱好者表示,他们喜欢的是剧本杀的悬疑推理感,在抽丝剥茧推测谁是凶手的过程中,靠的是队友的言论、面部表情、微动作等,这些沉浸感的追求会倒逼店铺采购宏大世界观、复杂叙事的剧本。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在中国年轻消费者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高居第三位,紧随电影、运动健身之后。剧本杀的受众主要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如今Z世代的整体素质较高,分辨能力强,她们对剧本品质有着严苛的评价标准,对盗版也有抵触意识,这也倒逼剧本制作方要在内容上花心思。
就在几天前,文旅部下发一个通知,表示改动剧本需要报备,而且节假日之外不能接待未成年人,种种都在考验着剧本发行方的写本和选本能力,促进行业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