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全国回收聚醚正规公司 聚醚和所有的异氰酸酯一样,德士模都(Desmodur) TP. PU 0129 M对水非常敏感,与水反应产生不溶解的脲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的容器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容器压力的上升而产生危险。 把原料储存在高于30℃的环境中将加速二聚体的形成而缩短产品的保质期。 将德士模都(Desmodur) TP. PU 0129 M储存在一种结晶或者部分结晶的状态,也将相对地加速二聚体的形成,这种状态也要去避免。如果产生的二聚体并不多,通过快速熔化的办法,结晶的产品仍然可以使用。但要注意熔化的温度在60 to 70℃之间。产品被加热的温度不能超过70℃。一旦熔化结束,产品要马上均化和冷却下来至的温度进行保存。由于这种处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多的二聚体,建议尽快将产品使用完。如果空气进入,特别是产品长时间地暴露在光线下,将使产品污染,变黄等。
防城港全国回收聚醚正规公司 (1)MDI MDI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都比较复杂,生产技术被全球数个巨型企业控制。全球95%以上的MDI生产企业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2者相比,欧洲市场的增长速度不及亚洲,但是其MDI产业起步早,市场也较为成熟。 [4]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正式签订,使聚氨酯原料的税率发生了变化,中国聚合MDI出口税率下降的速度较进口税率下降的速度快。随着国内聚合MDI市场产能、产量的增加,进口依存度降低,出口依存度增加,中韩自贸协议的执行对于中国聚合MDI出口的影响将明显大于对聚合MDI进口的影响。 [4] (2)TDI 2015年,我国各地区TDI价格走势波动很大,厂家坚挺报盘成为TDI价格上扬的 驱动力,可是,随后受需求的影响,走势几度下滑,屡破新低。2015年全年价格区间都低于前2年价格,TDI市场的高位已然不复存在。另外,2015年国内TDI厂家的整体开工率都比2014年低,从而导致产量缩减许多。 [4] (3)PPG PPG是生产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使用量可以达到90%以上,使用量占比 。由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装置规模较大,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巴斯夫、拜耳、陶氏化学、壳牌等几家大型跨国公司。我国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厂家只有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形成了一定规模。近年来,随着大型厂家的扩产,聚醚多元醇的品种规格基本齐备,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也大幅提高。
防城港全国回收聚醚正规公司 聚氨酯(PU)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研发而成,德国科学家将液态的异氰酸酯和液态聚醚或二醇聚酯缩聚生成一种新型材料,该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与当时的聚烯烃材料并不相同,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聚氨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化工制造业蓬勃发展,并在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这是当时化工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为日后聚氨酯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 全球PU市场情况 全球聚氨酯市场主要遍布于欧美发达 ,亚太地区主要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以上 和地区占据了全球聚氨酯市场总量的90%,其中我国的聚氨酯消费总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全球聚氨酯制品种类繁多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到2016年底全球的聚氨酯总产量已经达到2200万t左右。 [3] 国内PU市场情况 我国的聚氨酯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近些年随着工业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以烟台为中心的环渤海生产区、珠三角生产区以及西北制造产业基地都在蓬勃发展中。迫于国内的环保压力,各个企业开始寻求转型,以打造绿色化、环保化的聚氨酯生产工艺为主要发展方向,逐渐淘汰落后产能。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聚氨酯制品将主要应用在建筑领域、家具领域和体育领域,到2016年我国的聚氨酯消费量已经达到1100万吨,为我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500亿元。 [3] 主要原料市场概况 聚氨酯主要原料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PPG),目前都已成为国际化商品。这些原料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很复杂,产品竞争相当激烈,长期发展的结果使生产相对集中。 [4] 异氰酸酯是异氰酸的各种酯类总称。若以-NCO基团的数量分类,包括单异氰酸酯R-N=C=O和二异氰酸酯O=C=N-R-N=C=O及多异氰酸酯等;也可以分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和芳香族异氰酸酯,目前芳香族异氰酸酯的使用量 ,如MDI、TDI等。
防城港全国回收聚醚正规公司聚氨酯纤维塑料 2015年,氨纶市场整体价格一路下跌,各规格氨纶丝的价格都已跌至历史 点,甚至已经刷新了历史新低。截止2015年底,40D氨纶主流报价低至36000元/t左右,较年初降幅已达到25.47%,创造了周期内的历史新低。 [4] 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来看,聚氨酯纤维塑料目前遭遇的这种状况,受制于经济大环境的持续不景气,下游制造领域产销不旺盛,供大于求,压货严重;另一方面还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行。 氨纶价格的一路下挫,导致行业利润下降。新智能产能不断释放,造成供应过剩,更是令氨纶市场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氨纶下游产业资金紧张,产业链的恶性循环,令2015年1~11月我国氨纶进口量暴跌,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氨纶价格下跌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