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细节图
针对某化工企业使用的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换热管发生的腐蚀断裂现象,利用内窥镜检测手段,对断裂换热管进行了分析。发现不锈钢管管的断裂深度基本在4.6m到4.9m处,与结垢位置一致,且断裂面整齐,主要分布在管束外侧。换热管内壁存在腐蚀坑,且腐蚀面积很大,腐蚀部位变成深褐色。除此之外,换热管内壁在4.6m到4.9m存在沟槽,主要由于壳程温度高于管程,壳程伸长量大于管束,受拉力达到强度极限导致开裂破坏。经过综合分析,指出该不锈钢换热管开裂是在管壳程温差造成的拉应力与化学腐蚀共同作用下形成,并给出了相应的和改进措施。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现代石油、化工、冶金、供暖及电力等行业,主要通过控制温度以满足应用需求,保障生产。当换热器在腐蚀性环境下工作时,换热管一般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在运行过程中,换热器同时受到压力、温差及腐蚀性介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易出现腐蚀开裂问题,轻则造成设备无法运行,重则停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近年来,环保理念的,促进了社会对能源清洁利用的追求,进而加速了新型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对煤化工企业而言,换热设备的平稳运行,对设备设计和企业稳定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对失效换热器及其零部件进行缺陷分析,查明其产生的原因,对于保证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实力
人们常说双相不锈钢管的相平衡是“50-50”,相当于奥氏体和铁素体的量。严格地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现代双相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含量约为40% - 50%,其余为奥氏体。一般认为,当铁素体含量至少为25-30%,其余为奥氏体时,双相不锈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一些焊接方法特别是在保护通量的方法焊接的奥氏体含量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调整相平衡以提高焊缝的韧性和弥补韧性损失引起的氧含量的增加导致的焊接通量。固溶处理后的这些填充金属的韧性远低于钢板或钢管,但焊缝金属的韧性仍足以满足预期的要求。没有一种焊接方法可以使焊缝金属的韧性在完全退火后达到锻造金属的高度。如果将焊接金属的铁素体含量限制在轧机双相不锈钢退火所需的小值,则对现有的焊接方法施加了不必要的限制。 热影响区的相平衡,即原锻钢或钢管加上额外的焊接热循环,通常略高于原材料的相平衡。用金相法确定热影响区相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该区域的铁素体含量很高,则可能表明存在极快冷却的异常情况,导致铁素体含量过高,韧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