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位朋友是资深电影人,前几天去成都保利中心体验了一次剧本杀。他非常震惊,因为自己待过很多片场,看过很多职业演员拍戏,但是“还没有见到演得那么投入的”。朋友体验的属于“室内剧本杀”,场地往往很小,演一次下来也才几个小时。
在成都和其它大城市,剧本杀正在兴起。除了室内的,还有很多和旅游景点、影视剧拍摄基地相结合的深度剧本杀体验中心,青城山有一个可以玩两天的剧本杀基地,要提前很久才能预约成功。剧本杀复盘答案
所谓“剧本杀”,其实就是花钱去和陌生人一起“演”一个剧本,以推理、悬疑和古装等类型。它也可以看成是前些年“杀人游戏”“狼人杀”等都市社交游戏的延伸。前者是参加者都坐在桌前分角色进行推理,而“剧本杀”则有更丰富的剧情,参加者还要先熟悉剧本。严格来说,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剧本杀”,只不过那种悬疑性质的更吸引人罢了。
过去几年,影视业进入一个迷茫和调整期,尤其是疫情时期,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都停止拍摄,这也让影视业一些资本开始注意到剧本杀。景区和影视基地,是大型剧本杀游戏的理想场所,有业内人士把剧本杀看成是影视业的一个增长点。
北京附近的高碑店,仿佛一夜之间开了四百多家剧本杀店,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影视产业基地。没有正规剧组进入,让普通“素人”来玩一下,也算是新的生意模式。前些年VR(虚拟现实)概念火热,人们追求一种“虚拟场景”中的现实感,比如在游戏中,你明明坐着不动,戴上VR眼镜,就能身临其中,仿佛真的被追杀一般,而摘下眼镜,你看到的就只是一块乏味的屏幕。
剧本杀似乎相反,人们是在“真实场景”中追求一种“超现实感”。大家都知道是演戏,自己只是一个角色,但仍然认真对待,真真切切地“当一回演员”。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就看到来玩剧本杀的青年在哭泣——这是在剧本中,当然也是在现实中,眼泪是咸咸的味道。这就是剧本杀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新行业”,投资人可以嗅出商机,把它完善成理想的商业模式。
但是,在这种潮流之中,也有都市年轻人的真实需求,说到底,人们为什么花钱、花时间,自己去演一场戏呢?剧本杀是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需求”。社交媒体让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但是却也让人感受到更孤独。
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感受: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刷新朋友圈,却很难再看到有意思的更新了。人们需要更真实、更接近也更的“连结”,而剧本杀能够提供的,就是这种“无负担深度社交”。
一群有共同兴趣的人因为“一场戏”聚在一起,相互之间不问真名,酣畅淋漓地体验一种“新人生”,经历“生死”(当然是剧本中的)或者“爱情”,也有真实动人的拥抱。而“剧终”后,每个人又回到自己家中,为第二天繁忙的工作做准备,人们会忘记昨天发生了什么,也根本不需要为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或者做了一个梦一样。这里有一种明显的“疗愈功能”。
“很治愈”,这是很多玩剧本杀的朋友共同的体验,不管是演悬疑剧还是感情戏,人们都把自己完完整整地投入进去,至少在玩的过程中,完全卸掉了现实生活的压力,而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剧本杀创造了“新现实”,也让玩家看到了人生更多希望和可能性。
目前剧本杀已经形成了“上游以剧本创作者、剧本发行商为主,中游以线上APP和线下实体店为主,下游以终端消费者为主”的产业体系。创作者创作剧本,然后将剧本卖给发行商,发行商和各大平台合作发行并推广剧本,然后将剧本卖给线上APP与平台,平台向线下实体店出售优质剧本,由消费者买单。整个产业链中,稀缺的是优质的创作者,剧本杀以剧本为核心,剧本创作者是行业中的稀缺资源,但目前行业内剧本质量参差不齐,剧本杀复盘解析好剧本的数量并不多,根据“黑探有品“的数据,目前全国剧本创作者的数量在4000-5000之间。目前剧本杀市场整体还处于蓝海阶段,入场的企业还在不断增加,据美团统计,全国剧本杀实体店已经突破30000家,线上各类剧本杀APP的人活跃人数已突破百万,整体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线下店还没有实现标准化,正规化,还目前没有头部品牌出圈。线下门店的竞争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DM。剧本杀线下门店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M,的DM需要健谈,对于选本有理解,善于带本,游戏过程中把控节奏、有分寸,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要沉默,拿捏存在感的分寸,都全靠DM。好的DM,未来是线下门店稀缺的资源。
在剧本杀店里,有人沉浸在情感本(以感人故事为卖点的剧本)里跪地痛哭,有人在推理本里过足了当侦探的瘾,也有玩家在恐怖本里被吓到大脑一片空白。2016年,芒果TV播出的综艺《明星大侦探》开始让这个游戏走进大众视野。伴随剧本杀火爆出圈,行业迎来了大批入局者。美团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经有超过3万家线下剧本杀门店。目前,国内“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但在从业者和投资人看来,这个行业的想象力远不止如此。春泥资本合伙人周文静认为,剧本杀已经形成完整的剧本杀复盘解析产业链,这意味着这一行业的生命周期会较长,未来剧本杀极有可能成为95后、00后线下娱乐的,消费频次甚至超过电影院或KTV。不过,蓬勃发展中的剧本杀也有成长的烦恼。不少从业者都向深燃表示,在剧本杀产业里,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就是剧本,然而盗版将这一竞争力瞬间瓦解,剧本一出来,盗版便同步售卖,一些店家为了节省成本,“知假买假”。盗版猖狂,但从业者们只能依靠行业自律来遏制这一现象。01谁在剧本杀里赚钱?在剧本杀江湖里,剧本创作者将剧本创作出来,剧本发行商收集并推广剧本,卖给剧本分发平台(类似行业电商),分发平台再将剧本售卖给下游的线下实体店。深燃在和上下游从业者交流时发现,虽然剧本是剧本杀的核心,但是创作者们不仅收入普遍偏低,还饱受盗版的困扰,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即便过去三年,剧本杀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其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65.3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17.4 亿元,远超 KTV、线下电影院、密室逃脱等线下娱乐消费形式;但在行业迅速蹿红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剧本杀的内容生态反而变得越发浮躁和草莽。从创作难度来看,小说、网文、影视 IP 是单 C 位线性叙事,即便改编成剧本杀的《蝴蝶公墓》《庆余年》《成化十四年》有不俗的市场表现,但剧本杀对场景、交互、体验有不同的要求,平衡好众 C 位非线性叙事并非易事。况且,剧本杀创作群体本身就不稳定。剧本杀复盘解析根据剧本分发平台“黑探有品”数据,截至 2020 年末全国剧本创作者为 4000 ~ 5000 人,主要由玩家进阶、网文转行、影视编剧等组成,而大多数作者以兼职为主。另一方面,剧本杀的基本属性并非文学性、故事性而是游戏性。游戏性注重两点,一是平衡感,剧本杀本子不仅要保证故事完整性、可读性,还要想办法设置互动节点、修复上帝视角 Bug ;二是使命感,玩家都有任务的线索,剧情推动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任何人摆烂都会影响其他人的体验,而眼下剧本杀组局又普遍会遭遇陌生人,使得整场体验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