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斜管沉淀池材质
斜管填料
蜂窝斜管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为基础设计开发的一种沉淀池填料,该填料湿周大,水力半径小,运行时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能加速颗粒与水分离并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
斜管除用于给水净化和化工厂污水、生活污水厂、煤矿水处理、洗煤厂水处理、电厂浓缩池、尾矿水处理、制药厂、造纸厂废水处理的除砂和快速沉淀、隔油分离以及尾矿浓缩等外,尤其对水厂和废水处理工程的改造效益更佳。
特点:
本产品采用乙丙共聚级塑料为材料,经红外线恒温热压而成,尺寸准确、比表面积大、*、耐腐蚀、耐老化、壁面光滑,容易冲洗。
![郴州斜管沉淀池材质](http://ypmimg.047i.com/UploadImg/2819/2434_27.jpg)
.出水区 为了保证斜板斜管出水均匀,出水这中集水装置的布置也很重要。集水装置由集水支管和集水总渠组成。集水支槽有带孔眼的集水槽、三角锯齿堰、薄型堰和穿孔管等形式。斜管出口到集水孔的高度(即清水区高度)与集水支管之间的间距有关,应满足下式:h≥√3/2L式中:h为清水区高度,m;L为集水支管之间的间距,M。一般L的值为1.2-1.8m,所以h为1.0-1.5m。 6.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斜板间内的水流速度与平流式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基本相当,一般为10-20mm/s。当采用混凝处理时u0=0.3-0.6mm/s。3、斜管(板)沉淀池设计要点 异向流、同向流斜管斜板的某些数据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要点:要求原水浊度长期低于1000度;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可采用9.0~11.0m3/(h?m2);管径为25~35mm,管长为1m;水平倾角采用60°;斜管上部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5m。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设计要点:同向流斜板沉淀池适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度的原水;斜板沉淀区游人面负荷,应根据原水情况及相似条件水厂的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30~40m3/(h?m2);斜板间距为35mm;斜板长度为2.0~2.5m,排泥区斜板长度不小于0.5m;沉淀区斜板倾角为40°,排泥区斜板倾角为60°。4、斜管(板)影响因素及常见
![郴州斜管沉淀池材质](http://ypmimg.047i.com/UploadImg/2819/2434_28.jpg)
思源牌沉淀池填料斜管的材质有聚氯乙烯、玻璃钢、乙丙共聚三种形状分为蜂窝式和平板式是目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中采用较广泛而且成熟的一项水处理装置。 沉淀池斜管(板)填料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各种沉淀和除砂作用。使近十年来在给排水工程中采用较广泛而且成为一项水处理装置。它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进水口除砂斜管填料一般用于工业和生活给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矿浓缩等处理即适用于新建工程又适用于现有旧池的改造。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沉淀池斜管(板)填料的特点: 湿周大,水力半小;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絮流干扰;当斜管管长为1米时有效负荷按3-5吨平方米时设计V控制在2.5-3.0毫米秒范围内出水水质佳;在取水口处采用蜂窝斜管管长2.0-3.0米时可在50-100公斤立方米泥砂含量的高浊度中运行处理;采用斜管沉淀池其处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涴池的3-5倍加速澄凊池和脉冲澄清池的2-3倍。 沉淀池填料用于给水净化和化工厂污水、自来水厂、生活污水厂、煤矿水处理、洗煤厂水处理、电厂浓缩池、尾矿水处理、制药厂、印染厂、水洗厂、化工厂、造纸厂废水处理的除砂和快速沉淀、隔油分离以及尾矿浓缩等外尤其对净水厂和废水处理工程的改造效益较佳。
郴州斜管沉淀池材质斜板的长度与间距 斜板斜管的长度越长,沉降效率越高。但斜板斜管过长,制作和安装都比较困难,而且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长度对沉降效率的提高却是有限的。如果长度过短,进口过渡段(进口过渡段指水流由斜管进口端的紊流过渡到层流的区段)长度所占的比例增加,有效沉降区的长度相应减少,斜管过渡段的长度大约为100-200mm。 根据经验,上向流斜板长度一般为0.8-1.0m,不宜小于0.5m,下向流为2.5m左右。在截面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斜板间距或管径越小,管内流速越大,表面负荷也就越高,因此池体体积可以相应减少,但斜板间距或管径过小,加工困难,而且易于堵塞。目前在给水处理中采用的上向流沉淀池,斜板间距或管径大致为50-150mm,下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斜板间距为35mm。 5.出水区 为了保证斜板斜管出水均匀,出水这中集水装置的布置也很重要。集水装置由集水支管和集水总渠组成。集水支槽有带孔眼的集水槽、三角锯齿堰、薄型堰和穿孔管等形式。斜管出口到集水孔的高度(即清水区高度)与集水支管之间的间距有关,应满足下式:h≥√3/2L式中:h为清水区高度,m;L为集水支管之间的间距,M。一般L的值为1.2-1.8m,所以h为1.0-1.5m。
![郴州斜管沉淀池材质](http://ypmimg.047i.com/UploadImg/2819/2434_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