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年的混战后,剧本杀这个赛道正在褪却躁动,逐步回归理性。当初挤入这个赛道的人,有的冲出重围,但更多人却被拍在了沙滩上。熊猫是冲出重围的那一个。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春节,熊猫的剧本杀推理社“小府家”凭借着接到的大公司团建,成为了剧本杀寒冬中的“逆行者”。 “小府家”开在北京,熊猫告诉燃财经,在其租赁的大厦里,一共有4家剧本杀门店,除了自家之外,其它3家在2022年春节期间的生意用“惨淡”来形容毫不为过。“即使是下午的黄金时间,都做不到满场。我们因为有了大客户,所以如果有散客来的话,还会再给其它门店。” 燃财经了解到,如果没有大客户的话,“小府家”所在的整栋楼在假期7天多也就只有2天可以实现满场,而晚场整栋楼里的门店都是个位数场次。剧本杀复盘答案 但在一年前的2021年春节,却是截然不同的现象。“去年(春节期间)基本上每天都是爆满的状态,拒绝的客人都足以支撑起一家门店的运营了。” 熊猫回忆道。但夏弢和他的合伙人章日轩没有熊猫那么幸运,他们满怀激情运营的“黑猫白猫推理社”(以下简称“推理社”)没有挺到2022年的春节。 一年前,“推理社”合伙人夏弢曾在《混乱剧本杀:有人能赚百万,有人只能混口饭》中对燃财经表示,因一场剧本杀展会的规模与人数让其叹为观止,便坚定的认为整个剧本杀行业充满了生机,并迅速开出了自己的剧本杀门店。 然而,从开业到关闭,夏弢他们的剧本杀门店连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坚持。2021年暑假,因为周边剧本杀门店的增多、盗版剧本的风行以及疫情等影响,夏弢和他的合伙人章日轩果断决定关闭了“推理社”。熊猫和夏弢他们的经历,代表的正是这个曾经“杀疯了”的剧本杀行业,所经历着的前所未有的“阵痛期”。 “没人知道这个‘阵痛期’有多长。”有着5年剧本杀从业经验的慕斯直言,或许熬过2022年,剧本杀就会迎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当然,也可能2022年还没结束,这个行业就已经凉透了。慕斯告诉燃财经,和其他从业者不同,即使是在剧本杀为“风光”的时期,她对这个行业也是抱着一种较为悲观的态度。 “很多人都将剧本杀大量关店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疫情’。但事实上,死亡的原因可以有100种,疫情只是催化剂,加速催熟了问题的爆发。”90后的熊猫称得上是剧本杀行业里的一名老将,2018年,他在北京一家写字楼里开设了自己的剧本杀推理社“小府家”。 在这4年时间里,熊猫经历了剧本杀行业的大起大落,而他运营的“小府家”, 收益也从2019年的高峰期摔下神坛,虽然没有走到关门大吉的地步,但却在近两年,以每年纯亏10万元的业绩,艰难维持。在进入剧本杀这个行业之前,熊猫一直就职于互联网公司。2018年底,在一次跳槽的间隙,熊猫从北京来到了上海,找老朋友聚会。 “当时好像是在上海待到了第三天,实在觉得没什么可以玩的了,朋友就建议说要不要去‘剧本杀’。”彼时的熊猫完全没有接触过剧本杀,便带着好奇和尝试的心态去体验了一番。尝试之后,熊猫便彻底为剧本杀所着迷。 “特别上头,我在上海的后两天几乎就是‘泡在’剧本杀店里的。”回到北京的熊猫开始迅速约朋友、组局,想一起“杀一杀”。“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和我关系好的朋友中,只有一位小伙伴玩过剧本杀。”熊猫称,不仅人难约,店也不好找。 熊猫所在的区域内只有一家店,这仅有的一家店,体验也极其不好。为了满足自己想玩的欲望,熊猫快速核算了商业模式和盈利回报周期后,便开始在北京寻找合适的门面。一个月后,熊猫自己的剧本杀推理社,也就是“小府家”便开业了。

同样的盈利模型,在二三线城市则容易得多。在有“剧本之都”之称的贵阳,一个同样面积的剧本杀店的房租只有北京的1/5,年轻人生活节奏慢、业余时间多、可支配收入更高,给了剧本杀店更好的生存土壤。“除了周末、节假日,工作日的下班时间也经常满房,正常经营下的月盈利不是大问题。”一位贵阳剧本杀店老板告诉《中国资讯周刊》,“但现在新店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老店的装修设施来不及转化,被新店抢走客源的情况也是有的。一年前,贵阳一个区域的剧本杀店只有三五家,现在已经有近20家了。”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每天都有新店开业,每天也都有店濒临倒闭。尽管行业还在起步阶段,但轮洗牌已经开始了。”一家知名剧本杀连锁品牌负责人向《中国资讯周刊》表示,“尤其是疫情后一线城市的客流恢复情况较差,现在已经有一些店铺撑不住了,光是我们就接触了近20家想要转手托管的店铺。预计未来1~2个月,如果客流还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将会有更多现金流紧张的店铺倒闭。”

“说实话,我自己还是挺不愿意遇到学生玩家的。”兼职做DM的“95后”剧本杀爱好者雪梨(化名)表示,尤其是初中及以下的未成年玩家,思维与逻辑还未成熟,游戏体验其实并不好。雪梨提到,自己碰到过玩到一半学生的家长过来把孩子带走了,这样按照规定要赔偿,但学生掏不出那么多钱,家长也不愿给。 还有学生全程有妈妈陪同,妈妈不算人数,孩子全程在问妈妈该怎么玩,甚至不知道他看懂了没有。“大家都是从学生过来的,都知道学生在非节假日的周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时间玩本,我们也非常支持直接禁止。” 但雪梨同时提到,有一部分人群或许就此被划入了“灰色地带”,即16-18岁左右,但没有读高中或者大学的未成年人:“他们其实已经步入社会经济独立了,我们店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客人,会在下班后来玩本,新规对他们影响比较大。 ”至于“未成年模式”会对店家的收入带来多大影响,雷森对中新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我在上海的店为例,无疫情影响下单店年流水大概是50.7万元,年总成本大约在29万-30万元左右。新规下来,主要损失8个月周末的未成年人营收,学生大约占周末顾客的一两成,周末占全月营收的3/4,对我们单店的年损失大约在2万元左右,影响基本小于10%。剧本杀复盘答案 ”“相比于对时间的限制,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对剧本内容进行管控。”恰如雷森所言,本次《通知》也提到,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报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 雷森表示,“目前小说等文学作品,可能需要经过出版社等层层审核。但剧本杀作者不需要任何资质,故事的世界观设定、情节、人物等都由个人把握,甚至有些黄暴内容,因为它的敏感性反而还更受欢迎。”“侵权和盗版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抄袭问题。”雷森说,比如看到某个剧本有一个很好的桥段或机制,作者可以把别人的创意直接拿过来,或者仅仅是“换一个皮”,写在自己的剧本里也可以去赚钱。 业余兼职剧本杀剧本写作的伯克(化名)对记者介绍了剧本杀的创作流程:首先是作者创作出剧本,然后联系发行,发行带着剧本通过展会等方式与店家沟通,店家进行剧本的选择与购买。“店家可能平均每个月要上十几、二十个新本,自审或者备案确实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与风险。但我认为对我们作者来说却是好事,一批暴力恐怖色情本会被淘汰,让出的市场空间对我们是新机遇。” 伯克提到,自己也已着手构思一些教培、文化、历史等立意较高的剧本。“上海去年已经开始报备了,目前尺度还是可以接受的,基本派一名员工去做备案即可,还没对内容进行审核,所以整个合规成本还是控制在很合理的范围内。”雷森提到。

在《征求意见稿》中,剧本娱乐经营单位被明确要求对所使用剧本进行备案。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自经营之日起三十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报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 据了解,此前上海、辽宁等地发布的地方性剧本娱乐规范中,已经提出对剧本进行备案管理。但备案管理的主体是剧本娱乐经营单位,也即是包括门店。 从产业链来看,剧本娱乐的上游是内容作者,他们负责剧本娱乐初的内容创作;中游是剧本娱乐产品代理机构(也被称为“发行”),他们对剧本娱乐产品进行监制、销售;下游则是剧本娱乐门店,他们购买剧本娱乐产品并对剧本娱乐内容进行演绎,并直接触达消费者。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门店在备案上的能力则受到质疑。 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有上海相关门店对剧本进行备案时,不少剧本娱乐产品代理机构并不愿意配合门店的备案工作,因为要备案就意味着需要提供剧本内容的影印版,而娱乐产品代理机构担心提供影印版会加剧盗版横行。 有门店经营者透露,终为了顺利备案不得不找盗版商购买影印本的剧本。对此,不少从业者向南都记者表示,备案的主体应该是剧本娱乐产品代理机构而非门店,保证上游的合规,“应该让门店在市场上购买的剧本都是合规的,而不是让门店自己去甄别、备案”。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简称中娱协)秘书长孔明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剧本娱乐行业的合规化进程需要产业链中所有机构都参与执行,没有哪一类机构可以游离在管理要求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剧本娱乐产品代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认为,接下来考验的是此类机构能否将政策要求转化为专业服务能力。政策的落地必然对现有市场运营规则进行优化和调整,经营门店独立开展合规化工作的能力肯定是不足的,在这个环节解决剧本娱乐产品内容合规问题也不是效的。 因此,专业机构帮助门店在上、中游环节完成剧本娱乐产品合规工作,会成为科学的选择。这也会使得门店的备案工作变得顺畅和。”孔明表示。业务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剧本娱乐品牌“探案笔记”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其目前支持所有购买其剧本的门店进行备案,“有备案需求的门店都可以主动来找我们领取备案资料,所有已购店家只需出示购买记录即可领取,对于盗版的防范我们有咨询过备案所属部门,可以对电子版文件做添加水印处理,只要不遮挡本身的文字内容即可。剧本杀复盘答案 同时我们的所有产品均有版权,一经发现市场上流通盗版剧本会及时采取措施勒令其停止盗版侵权行为,保障正版店家权益。”但备案制度事实上也有可能影响到剧本内容的创作生态。探案笔记创始人孟玉洋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对备案的更深一层的思考。 “当大量的剧本娱乐产品代理机构去备案剧本的时候,是否会产生挤兑,是否会影响创作和开发的节奏?还有就是在备案完成前,是否可以对剧本娱乐作品进行销售或者宣传?”

点击查看搜【聚狼剧本杀】获取复盘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