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虽然有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就、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把这些数据以汇集、优选,找出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在每个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用工的基本数值,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三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数值如“筛子孔”,用来筛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筛下去的就不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内,应对分部分项工程详细审查。如果所审查的结算的建筑标准与“基本值”所适用的标准不同,就要对其进行调整。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德州工程预算项目数很多、数据成千上万。对于初学者来说,乍一看,好象各项目、各数据之间毫无关系。其实不然,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审核德州工程预算,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此问题进行重点审核。当然,也有一些工程量数据规律性较差,如柱基与柱身、梁与柱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前述的重点审核法。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实质是工程量计算统筹法在预算审核工作中的应用。应用这种方法,可使审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土建工程可变性因素较多,部分内容施工图又无法表示。有的施工企业开工前没有编制施工方案,或者编了施工方案,但没有和建设单位取得联系;或者有图纸但也没有完全执行。
同时对招标关键环节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其中评标阶段就有4项规范表格,整个招标过程涉及规范表格共10项,实现了招标过程的可控与受控,做到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查,进一步增强了招标管理的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统计,自“招标管理办法”实行以来,共组织招标12次,其中招标项目预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有7个;组织设备材料招标10次,工程招标2次,共涉及招标金额1330多万元,通过招标,终合同确认金额为1260万元,节约资金近80万元,从而有效控制了德州工程预算,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了企业效益。健全了招标机构,局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招标办和招标纪律监督小组,加强对招标工作的管理。我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经营副局长、生产副局长、行政副局长分别担任副组长的招标领导小组,成员由副总及以上的局领导和企划部主任组成,实现了全局招标工作的统一领导。招标办挂靠企划部,负责项目招标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招标纪律监督小组由纪监、审计人员组成,负责对招标全过程进行监督。由于招标机构健全,有力地促进了招标工作的开展。充实了招标工作人员,加强了招标工作力量。项目招标由招标办组织实施,工作人员主要由企划部主概预算管理、法律顾问及合同管理人员和项目主管部门、纪监室、供应科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人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招标工作顺利进行。组建了评标专家库,保证了评标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劳动人事部与招标办共同组建了评标专家库,库内现有专家49人,其中技术专家39人,商务专家10人。专家的评定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条件经过严格筛选产生的,首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再经过个人申请和部门,由劳动人事部、招标办进行审查, 由招标领导小组批准,从而保证了评标专家库的整体质量,促进了评标工作的客观、公正开展。
造价咨询单位服务的需要除了建设单位投资决策和投资的需要、以及施工企业经营的需要之外,德州工程预算资料的积累是德州工程预算咨询单位经验和业绩的积累,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形象,企业不仅通过服务来积累资料,还应当通过社会上发布的德州工程预算信息和市场调查来充实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行情和有关德州工程预算的政策法规,为社会提供准确的咨询服务。德州工程预算资料积累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德州工程预算资料的积累,是基本建设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完整的管理体系下完成德州工程预算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发布。成为德州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各类工程建设定额、经济技术指标、德州工程预算指数的编制以及德州工程预算信息的发布都来自于及时、准确而可靠的德州工程预算资料。可以说,德州工程预算资料不仅为德州工程预算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为建设等相关领域部门提供分析各种技术数据及规律变化的原始参数库。德州工程预算资料积累的几个关键方法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信息采集也需要分多个阶段和各个参与方,涉及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材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层次来采集德州工程预算信息:针对建设项目而言,主要包括对造价有主要影响的技术经济条件,如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建设地点等;主要的主材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型号等,投资估算,概算,预结算,决算资料和造价指数等等;针对单位工程而言,主要是单位德州工程预算资料包括工程的内容,建筑结构特征,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的用量和单价,人工工日或人工费等。信息的加工整理需要一套方法论,往往需要企业的总工牵头制定一套信息加工整理的规范,因为基于企业自身的应用需求对加工整理出来的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信息的范围和粗细等等,所以,要完全根据企业的应用角度出发,分层次进行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整理,首先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准确度的鉴别审核,对原始的工程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正调整,对动态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更新,确定一套加工整理的规范。
建筑德州工程预算内容烦琐、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仅凭事后审计难以对整个项目流程进行妥善监管,对此应扩大非现场审计规模,发挥审计资源的集约化优势,重视事中和事后审计,搭建节点动态调整的全过程审计平台。要以监测、透明治理为目标设计平台功能,确保平台拥有较广的辐射面和完整的闭环管理架构,依托平台实现审计工作常态化。为 限度发挥审计作用,应建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模型,对建筑企业的委托审计动机、经营状况、财务情况、项目可行性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层级做到合理把控,将预期风险损失控制在 程度内。审计法制化是审计规范化的前提,在审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审计法制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但审计内部审计法制德州工程预算仍显滞后。对此要加强建筑企业与审计的接洽,一方面,大力宣传建筑德州工程预算的重要性,让建筑企业改变对审计工作的固有认知,开放内部审计渠道,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审计应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制定内部审计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道德准则等,健全审计法规体系,为建筑德州工程预算人员提供细则指导,使其在降低错误率的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争取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大大建筑行业的生产工作效率[2]。要加快普及信息化审计手段,首先在硬件上增加资金投入,采购新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夯实硬件基础;其次,推进局域网和审计资料数据库德州工程预算,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德州工程预算、招投标、工程结算、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继续教育; 建筑企业要加紧与审计的联网,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借助嵌入的审计程序对网络数据处理高风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打造远程会议视频系统,定期与审计专家就审计重难点问题进行商讨。审计信息化意味着网络性将对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要从制度制约和技术防护两个角度强化系统管控,维护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